免費48星座(48星區)算命
免費公曆生日算命
本站資訊
an image
子易玄學館

電郵地址:
mail@forecasting.hk


Whatsapp:
(852) 96949133




喜歡,就別忘了分享 | 0


            百家姓         回目錄

蹇 姓


一、姓氏源流
    蹇(Jiǎn)姓源流單純,源出有一:
    出自嬴姓,為春秋時秦國大夫蹇叔之後,以祖名為氏。蹇,一說與謇通。據《通誌·氏族略》載:“春秋時秦國有大夫蹇叔。漢代有蹇蘭,為交州刺史。”春秋時秦國大夫蹇叔的後代,以祖名蹇為姓,稱為蹇氏,世代相傳。又《風俗通義》載:“戰國時期魏國有蹇重。”蜀有謇衡,為眉州人(見《廣韻》)。
    得姓始祖:蹇叔(見上)。  

二、遷徙分布
    (缺)蹇姓望居襄陽郡(今湖北省襄樊一帶,其後襄陽曆為郡、州、道、府之治所)。

三、曆史名人
    蹇  叔:春秋時秦國大夫,有賢名,為百里奚所推薦,秦穆公任為上大夫。公元前628年,秦穆公欲襲鄭,他加以諫阻,認為長途偷襲,軍易疲勞,鄭亦會有備,穆公不聽,仍派孟明東征。時其子亦在軍中,他泣送其子,斷言秦軍定在崤山為晉所敗。結果,秦軍至滑(今河南省偃師東南),知鄭已有防備,返途到崤山被晉軍所伏擊,全軍覆沒,主帥孟明等被俘,穆公深悔不聽其言。據《公羊傳》記述過蹇叔就所謂“哭師”而作的申辯:“百里子與蹇叔子從其子而哭之。秦伯怒曰:‘爾曷為哭吾師?’對曰:‘臣非敢哭君師,哭臣之子也。’”《穀梁傳》、《呂氏春秋》、《史記》也專寫了這事:“行日,百里奚、蹇叔二人哭之。繆公聞,怒曰:‘孤發兵而子沮哭吾軍,何也?’二老曰:‘臣非敢沮君軍。軍行,臣子與往;臣老,遲還恐不相見,故哭耳。’”(《史記·秦本紀》)一句話,蹇叔他們不承認這種“哭之”是“哭師”,因為這是“沮哭”國家軍隊的嚴重問題。他們的話是可信的:賢人不撒謊,忠臣不沮軍,更何況確有哭的對象在場,哭的原因也可以理解。
    蹇  義:明代大臣。字宜之,初名瑢,巴縣(今屬四川省)人。洪武十八年(1385年)進士,授官中書舍人。因奏事稱旨,太祖又喜其誠篤,為之更名義。靖難之役後,燕王朱棣入繼大統,蹇義官遷左侍郎,不久,進尚書。永樂七年(1409年)成祖巡狩北京,命輔皇太子監國。其時,因他諳熟朝廷典章製度,通達禮儀,故國家軍政大事均倚辦於他,與戶部尚書夏原吉齊名。因得帝寵信,數度奉命兼理其他部事,雖職務眾多,亦能應付自如。十九年,蹇義分巡應天諸府,訪軍民疾苦,黜免擾民之文武官吏,上疏條陳數十事奏行。翌年,成祖聽信讒言,怪罪太子,蹇義受牽連入獄,次年獲釋。仁宗即位後,以其為國朝元老,兼有監國功勞,愈加倚重。仁宗卒,他力讚修築獻陵宜儉。宣宗即位後,以其年事已高,命朝夕侍於左右從備顧問。英宗即位未逾月,以疾卒。蹇義為人樸實,待人以誠。久任吏部尚書,曆事五朝,對明初政治曾起過重要作用。其為政致力於典章製度的建立健全。
    蹇先任:曾用名黃代芳(1919-2004),湖南省慈利人,中國人民解放軍賀龍元帥的原配夫人。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,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,任紅軍文化教員、科長,參加了長征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,曆任抗日軍政大學女生隊政治指導員、中共支部書記,冀熱遼軍區保衛科長,中共縣委第一副書記、區委副書記、區委書記兼區長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曆任武漢市人民政府秘書廳主任、監察委員會第一副主任,武漢市委紀檢委副書記,輕工業部幹部學校校長,輕工業部辦公室主任,中組部副秘書長,全國政協委員、常委,中共中央紀檢委委員。
    蹇先佛:蹇先任之胞姐(1916-?),湖南省慈利人,中國人民解放軍肖克上將夫人。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,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參加長征。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,任抗日軍政大學學員,中共北方分局黨校總支書記,中共冀熱察區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任中南軍政大學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,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訓部辦公室副主任,燃料工業部電力設計局副局長,電力工業部和水電部幹部司副司長、司長,電力工業部副部長,全國政協委員,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。
    蹇先艾:現代作家(1906-1994)。1906年生於貴州遵義。學生時期即開始寫作,1926年參加文學研究會,與李健吾等組織曦社,出版《爝火》雜誌。1931年至1937年任北京鬆坡圖書館編篡主任。此時著有短篇集《朝霧》、《一位英雄》、《鄉間的悲劇》等。抗戰時期,在貴州與謝逸等組織每周文藝社,出版《每周文藝》,還主編貴州日報副刊《新壘》。1937年至1951年,先後任遵義師範學校校長,貴州大學等校教授。這時作品集有有《鹽的故事》、《幸福》等。1951年至1965年相繼擔任貴州省文聯主席、貴州省文化局局長等職。此間作品有短篇集《山城》、《倔強的女人》和散文集《新芽》等。

四、郡望堂號
    1、郡望
    襄陽郡:漢始置襄陽縣,東漢末置襄陽郡,治今湖北省襄樊一帶,郡治在襄陽城內。隋唐為襄州襄陽郡。宋為襄陽府。元改路。明清仍為府。民國廢府。
    2、堂號(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