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48星座(48星區)算命
免費公曆生日算命
本站資訊
an image
子易玄學館

電郵地址:
mail@forecasting.hk


Whatsapp:
(852) 96949133




喜歡,就別忘了分享 | 0


            百家姓         回目錄

拓跋姓



一、姓氏源流
拓跋(Tuò bá)姓源出有二:
1、出自鮮卑族拓跋(又稱托跋)部,為黃帝後裔有拓跋氏。相傳黃帝娶妻嫘祖,生子昌意。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,生高陽氏顓頊。昌意的小兒子悃被封在北土(即今中國北部地區)。黃帝以土德之瑞稱王。鮮卑族謂“土”為“拓”,謂“後”為“跋”,故以“拓跋”為姓,稱拓跋氏,意即黃帝德後代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革時,率王族改為元姓,其王族之外德拓跋氏遂成為庶姓,仍為拓跋氏,不與皇室同族。
2、出自李姓所改。西漢時,有李姓者改為拓跋氏。
拓跋氏始祖:拓跋力微。拓跋氏尋宗溯源,黃帝有4妃,他有25子,其中12個兒子繼承父姓——姓姬,另外13個兒子改為姬姓以外的姓。元妃西陵氏,為西陵氏女,號嫘祖,生子三人:昌意、玄囂、龍苗。西陵氏所生長子昌意,降居 (指由帝子下降為諸侯)若水,生子三人:長子名乾荒,乾荒生顓頊(高陽氏,後為五帝之一);次子名安,居西土,其後裔為李氏;三子名悃,遷居北土,其後裔為拓跋氏,即後來北朝的鮮卑族。據《魏書·序紀》記載,拓跋氏曆史的序幕是從拓跋毛開始的。他為“遠近所推,統國三十六,大姓九十九,威振北方,莫不率服”。所謂統國三十六,大姓九十九,大約都是一個氏族部落聯盟中的氏族部落。拓跋毛後,五傳到了拓跋推寅時候,正值東漢初年,拓跋氏開始從原來的居地向南移動。“南遷大澤,方千餘里,厥土昏冥沮洳”。七傳到了拓跋鄰,以所在地荒遐,又謀南遷,因年老,傳位於子拓跋詰汾,帥部南移。“山谷高深,九難八阻,於是欲止。有神獸,其形似馬,其聲類牛,先行導引,曆年乃出,始居匈奴之故地。”神獸之說,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話傳說。拓跋詰汾死,子拓跋力微立。在《魏書·序紀》里,拓跋力微被稱為始祖,他在位五十八年,活了一百零四歲。在拓跋氏曆史上,力微是有貢獻的,因此他被稱為始祖。 

二、遷徙分布
拓跋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據《魏書·官氏誌》記載:“黃帝子昌意少子悃,受封北土,黃帝以土得王,北俗謂土為拓,謂後為跋,故以拓跋氏。後孝文帝改為元氏。自是拓跋降為庶姓。”另《北史·魏本紀》、《通誌·氏族略》上也有同樣的記載。由此可知,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曆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。鮮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內蒙古等地建立代國,後為前秦苻堅所滅。淝水之戰後,拓跋圭於公元386年重建代國稱王,同年改國號為魏,史稱北魏。先建都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,後孝文帝遷都洛陽。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,西至新疆東部,東至遼西,南至淮河、秦嶺為界。共曆17帝,171年。拓跋姓望居穎川郡(戰國時秦國置郡,相當於現在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)、雁門郡(戰國時趙國置郡,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地區)。

三、曆史名人
拓跋珪:北魏道武帝(371-409),北魏(386-556)王朝的建立者,386-409年在位。鮮卑族拓跋部人。先世曾建立代國,為符堅所滅。淝水戰後,他乘機複國,初稱代,不久改稱魏。皇始二年(397年)攻破後燕都城中山(今河北省定縣),擁有黃河以北地區,成南北朝對峙之勢。次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。他使鮮卑人分地定居,從事耕種;任用漢族地主官僚,加速鮮卑社會發展。晚年政事苛暴,為次子拓跋紹殺死。
拓跋嗣:北魏明元帝(392-423),409-423年在位。在位15年,禮愛儒生,好學史傳,采集經史,隆基固本,內和外輯,可以稱得上是北魏開國以來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。對內鞏固王朝統治,對外趁劉裕病死時進攻宋國,費了不少氣力,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,在付出相當的代價後,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戰爭的第一次勝利。由於長途攻戰勞頓,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。可以說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過渡性的皇帝。終年32歲。
拓跋燾:北魏太武帝(408-452),423-452年在位。字佛貍。鮮卑族拓跋部人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。北魏太常七年(422年)四月被封為泰平王,旋立為皇太子。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,任用崔浩等漢族士人為謀臣,納其謀略,整頓內政,屯田練武,增強國力;把握作戰時機,依靠鮮卑騎兵,先後攻滅夏、北燕、北涼,破柔然,擊敕勒,襲山胡,降鄯善,逐吐谷渾,攻取南朝宋之虎牢(今河南省滎陽西北汜水鎮西)、滑台(今滑縣東)等地,統一了中國北方。在曆次戰爭中,拓跋燾常親自率軍出征,決策雄斷,部署周密,講究戰法,臨陣勇猛,多獲勝利。正平二年二月,被中常侍宗愛謀殺。
拓跋宏:北魏孝文帝(471-499),即拓跋宏,亦即元宏,北魏皇帝。即位時僅五歲,太皇太後馮氏當國。太和十四年(490年)馮太後死,始親政。親政後,進一步推行改革:太和十七年(493年)孝文帝從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遷都洛陽;後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,藉以改變鮮卑風俗、語言、服飾;此外又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;評定士族門第,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;參照南朝典章製度,製定官製朝儀。孝文帝的改革,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,起了積極作用。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(496年2月2日)孝文帝命鮮卑貴族改用漢姓。他說:魏的祖先出於黃帝,以土德王。“夫上者,黃中之色,万物之元也。”故改姓元。
拓跋丕:後魏樂平王,因功拜東騎大將軍。鮮卑宗室中,德高望眾的元老貴族,長孝文帝四輩,為四朝老臣。
拓跋平原:後魏齊州刺史,以功拜鎮南將軍。孝文帝時,有妖人劉舉,自稱天子,拓跋平原親自討斬之。
拓跋可悉陵:後魏中軍都督。他十七歲隨太武帝狩獵時,遇一猛虎,空手搏殺之獻給太武帝。

四、郡望堂號
1、郡望
潁川郡:秦滅韓,以所得韓地置潁川郡,在今河南省中部,治陽翟(今禹縣)。東魏遷治潁陰(後為長社,即今許昌)。隋唐為許州潁川郡。
雁門郡:戰國時趙國置郡,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。此後多以雁門為郡、道、縣建製戍守。雁門關之稱,始自唐初。因北方突厥崛起,屢有內犯,唐駐軍於雁門山,於製高點鐵裹門設關城,戍卒防守。
2、堂號(缺)